珞珈山麓

标题: 即问即答的智慧|紫林老师在武汉大学「珞珈山-空中杏坛」中医讲座之三 [打印本页]

作者: ludaxia    时间: 2016-5-26 14:23
标题: 即问即答的智慧|紫林老师在武汉大学「珞珈山-空中杏坛」中医讲座之三
二〇一六年五月二十四日,我在武汉大学「珞珈山」论坛,发表了一场讲座。主讲的内容,是有关于中医的道、理、术,以及回复现场来宾的发问。

曾经有人嘲笑我对太极米浆粥与炙草姜茶的见解与推广,认为这不过又是一则坊间常见的「神奇子弹」式的养生噱头:尝试把什么疑难杂症都推到一种办法里去解决。

这真的是荒谬的骗术吗?恐怕只是一种「假装自己有在学中医」的幻觉,蒙蔽了自己对于真理与大道的感知能力。

换个角度来说。目前市面上,的确也很常见这类「神奇子弹」式的养生法宝:要人吃什么东西,或是做点什么特殊的体操,一些难病、久病就能全消。就算真有几人从中获得身体问题的改善,但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不会引发其他更严重的后遗症?

这也是「术」与「理」、「道」分离的结果,所导致的疑问。在缺乏道与理的验证之下,奇术的确可以哗众取宠,乱人视听。但在同时,也会夺人性命。

我谈中医,从来都是清清楚楚的白话,能够与古经方中医贯通,也能够与自然科学对话,更能够与其他文化的经典医学交流。不需要任何特殊的知识背景,就能直接理解。这也正符合托尔斯泰在《艺术论》里所强调的:好的艺术,必需要能够在不透过预备的知识背景下,为最多数的人轻易的了解。

道、理、术,三者如何在保健的范围内,达成整体的脉络,在我这次的讲座之中,我尝试做出了解说与分析。



以下为「珞珈山-空中杏坛」对紫林老师讲座内容的介绍

紫林老师首先以对「学术」的理解开始本次讲座。认为「学」包括「道」与「理」,「术」则是方法,现在养生很普及,但并不是都有「理」在后面。「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平息很多争论。

接着紫林老师谈到了「术」中的针灸,重点提及了足三里对身体的益处。还有就是导引术,即通过肌肉收缩舒张促进身体强健。紫林老师进而强调了从《伤寒杂病论》出发可以理解这两种「术」背后的「理」。

他介绍了《伤寒杂病论》中对腠理、胃气、厥的讨论。还从《黄帝内经》的角度讨论了上述内容。认为胃气的强健,透过腠理融合与作用气血阴阳,进而影响人的身体,这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you are what you eat」背后的「理」。

胃气强健的检验就是手脚一年四季温暖,是人健康的标志,我们通过这一点可以检验一些常说的养生方式治疗方式,如吃生菜是否有效,进而对现代医疗养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西方医疗养生的「术」如果合于「道」也是没有问题的,但若是不合于「道」,在实践上不能达到上面所说胃气暖等验证标准,那这个「术」就有问题了。即我们对西方或东方医术的选取要有自己的批判性与独立思考。

紫林老师还提到通过中医中所体现的大道可以与不同的医学思想进行触类旁通的交流与对话。


讲座音频串流网址如下:
http://www.lizhi.fm/946004/2535894862606916102?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小编注:复制链接,在浏览器打开;或者点击页面底部的【阅读原文】。)


「珞珈山-空中杏坛」简介 珞珈山,为武汉大学代称,
由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所改。
  • 「珞珈山-空中杏坛」群主为武汉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欧阳祯人。
      本群中汇集全国各地著名高校,如人大、复旦、中大、华科大等文史哲领域的众多位学者、专家、硕博士,以及来自台湾的学者,还有出版社报刊编辑等等。
      目前以文科师生为主,也有部分理科的老师同学。
  • 本平台目前的任务是:每周邀请一位专家学者就其研究的专业领域作讲座,大家提问讨论。



    编辑/蔻蔻 夏春霞 朱浩浩  校对/秦商夏



    微信名:紫林书院
    微信ID:zilinzhongyi
    依循自然万象,本于《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内经》、《神农本草经》,溯源阴阳,推及五术,还其本来面貌。以医术为始,以艺进道,经方化家常。

    ❶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❷ 长按二维码,关注紫林书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收听讲座




    欢迎光临 珞珈山麓 (http://www.luojiashan.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