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磅】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2016年工作要点

[复制链接]

145

主题

162

帖子

6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4:1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汉大学共青团2016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会议精神、团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和武汉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目标,坚持青年导向,坚持基层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推动改革发展,着力强化思想引领,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直接联系直接服务青年师生,不断提高我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工作的有效覆盖面,团结带领全校团员青年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青春力量。2016年,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推进我校共青团深化改革

       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按照全团改革的统一部署和学校党委的要求,聚焦问题、主攻难题,强“三性”,去“四化”,努力将顶层方案设计与基层探索实践有机结合,推动工作理念的转变、工作机制的改革、工作模式的创新以及工作作风的改进。一是全面实施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构建更加面向基层、更加扁平化响应、更加灵敏高效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的指导,推进工作标准化管理,修订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建立指导基层工作的案例集和知识库。二是调整委员会建设模式,优化委员会结构,更多地把普通青年中的优秀代表吸纳进团组织,提高基层一线团员青年比例,增强全委会、常委会的代表性和议事决策功能。三是坚持团员青年为主体,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积极性、能动性及创造性,使他们参与到工作设计、开展及评价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科学的团学工作督导评价制度,完善以基层普通团员青年满意度为导向的考核机制。


2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

始终将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作为根本任务,突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分层教育、分类引导,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主动性、获得感,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感染力、说服力,旗帜鲜明地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一是围绕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等主题,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超市”为载体,继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活动。二是以五四、十一、一二九、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等重要纪念日和全国“两会”召开、开学季、毕业季等关键节点为契机,广泛开展党史国情、革命传统、形势政策、校史校情等宣传教育活动。三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工作推进会精神,建立健全制度设计,完善培养格局,重点做好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建设和课程开发设计工作,开办第二期校级“青马工程”培训班和2016年大学生骨干培养班。四是加大典型选树力度,组织落实好“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推荐宣传工作,做好2016年“五四红旗团委”、“红旗团支部”、“十大杰出青年”等评选表彰工作。


3加快团学工作网络新媒体战略转型

       重视网络新媒体在推进学校共青团深化改革和各项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从阵地、队伍、内容、活动、机制等方面入手,建立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互联网+”工作模式,实现“面对面”引领与“键对键”引领有机结合。一是强化新媒体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网络工作体系,完善团属新媒体宣传矩阵,推进“青年之声”网络互动社交平台建设工作,完善新媒体工作联动和资源共享机制。二是强化新媒体阵地建设,扩建未来演播室,筹建青年网络影视专业工作室,整合现有力量,进一步明确各工作阵地的目标作用、功能定位及实际效果。三是强化新媒体队伍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抓好管理、培训和考核等环节,主动亮剑、正面发声,注重通过设计开展线上活动来锤炼工作队伍和增强工作能力,切实发挥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网络宣传员在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中的作用。四是强化新媒体内容建设,争取校内外专业力量,以传统工作品牌网上转移为突破口,研发、汇集、推广一批“微团课”、“微实践”、“微公益”等优秀新媒体文化产品。


4改进青年研究工作

       主动转变青年研究工作发展思路,突出成果导向,发挥协同优势,凝聚多方力量,完善制度机制,充分发挥武汉大学青年研究中心在理论研究、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方面的作用,提升共青团工作科学化水平。一是加强中心队伍建设,完善学术指导委员会,选聘优秀青年教师、专职团干和学生骨干担任研究员和研究员助理,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二是不断强化主业意识,以青年热点、发展难点、改革重点为方向,积极承接全国、湖北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相关课题及项目,出版理论研究文集,做好“团支部职能建设与活力提升”等专项调研工作。三是建立稳定有效的青年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机制和渠道,融合线上、线下载体,做好日常舆情收集报送工作,定期编印《珞珈青年动态》等刊物。


5做实创新创业工作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局,发挥好共青团在平台搭建、赛事开展、培养引导、奖项激励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切实提高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一是整合校内外资源,做好与校内相关职能部门、校外服务机构和创新创业青年学生的协调衔接工作,推动制定全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相关活动的激励办法,推进校内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突出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继续举办第八届“自强杯”创业大赛、第十一届“自强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十四届“珞珈之春”科技文化节等校内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三是以赛促创、以赛促学,做好2016年“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国赛及省赛的参赛工作,选拔、培育2017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及省赛参赛项目。


6创新实践育人工作

适应世情、国情、民情变化,不断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动员方式、组织方式和运行方式,确保实践育人成效。一是集中组织和深化实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回访母校,携手成长”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大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二是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继续举办“3.5学雷锋日”、“12.5国际志愿者日”、公益嘉年华、第二届公益创新项目大赛等活动,积极承接全国、省、市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做好第三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赛及省赛的参赛工作。三是在做好“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招募选拔和派出管理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形成成果,协助做好“博士服务团”相关工作。


7繁荣校园文化发展

开展主题鲜明、内容向上、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用先进文化引领校园风尚,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帮助青年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成长,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一是继续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超市”的积极作用,举办第二十八届珞珈金秋艺术节、迎新晚会、新年音乐会等活动,为提升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搭建平台。二是抓广、抓响、抓实、抓长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在继续办好“腾飞杯”、“振兴杯”、“火炬杯”等传统体育竞赛的基础上,依托基层团学组织及宿舍、体育社团等发动学生广泛参与,积极开展“大学生百炼之星”寻访及优秀体育社团创建等活动。三是继续加强大学生艺术团的规范管理和建设工作,明确艺术团发展目标,科学设置训练内容,落实艺术团团员的考核和评优制度,打造一批极具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精品节目,积极推动艺术团赴校外、海外的交流演出,力争在相关赛事中取得新成绩。四是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继续举办第三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邀请赛、第十二届“楚风杯”大学生书画大赛暨第三十一届大学生樱花笔会等活动。


8直接联系直接服务青年

转变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构建供需对路、覆盖广泛、精准高效的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每名团委委员及专职团干全年直接、经常性联系100名左右青年师生。二是坚持维护学生权益的工作生命线,支持学生会、研究生会开展提案工作和日常权益维护工作,继续举办“校领导接待学生日”活动,引导青年学生依法、有序参与学校治理。三是健全面向困难学生群体的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重点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心理困难、新生和毕业生等学生群体精准化开展工作,在春节、元旦等节庆日集中开展留校学生慰问活动。四是充分发掘和发挥青年联合会功能,引导带动青年教师和青年校友积极参与学校改革发展和共青团工作。


9全面从严治团

      坚持“思想立团”,强化“三严三实”作风,加强对全校各级团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牢固树立正确成长观、事业观,练就过硬本领,打造一支忠诚、担当、干净、专业的团干部队伍。一是大力开展“走进基层、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活动,扎实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引领全校团干部强化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及看齐意识,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改革的开路人、密切联系青年的带头人、从严治团的老实人”。二是完善专职团干教育培训体系,继续开办专职团干培训班,深化“珞珈青年说”学习分享活动,定期举办重点工作研讨会和读书学习班,提高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三是搭建团干部锻炼交流平台,积极选派优秀团干赴校外进行挂职或借调工作。


10加大对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的指导力度

遵循团学组织建设客观规律,积极构建“一心双圆”团学组织体系,以团组织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研究生会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更外围的手臂延伸,充分履行带领职责,发挥团的指导作用。一是加强对校级学生组织的管理,科学定位组织职能,修订《武汉大学校级学生组织管理办法》,实现各学生组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良性发展。二是贯彻落实《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支持学生会、研究生会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做好学生会、研究生会中期调整工作,扩大普通同学的代表性和参与度,注重学生干部的能力培养和作风建设。三是贯彻落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全面修订《武汉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健全社团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明确指导单位和指导教师职责,进一步规范学生社团活动审批、场地申请、资金管理等工作,促进学生社团健康蓬勃发展。


青春珞珈
编辑排版:李培蓓
审核:李若凡
关注我们
微信@whu-tuanwei
微博@武汉大学团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武汉大学bbs论坛  

GMT+8, 2025-5-4 09:59 , Processed in 1.77477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