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城事】武昌武汉大学科考队员坚守南极500天 内衣汗湿了外衣却结冰了是常事

[复制链接]

148

主题

2613

帖子

602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0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13:4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月12日,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各项预定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回到祖国怀抱。其中有3位武汉大学科考队员随船一起返回,他们是: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教师柯灝博士、博士生李航和电子信息学院博士生刘杨。

  此时,对于第31次南极科考队员、历经了南极中山站越冬的李航与刘杨来说,已离开祖国530多天。

  南极设备维修太费时间

  “离祖国越来越近时,心情就越来越激动。”历经40余天航行,走下“雪龙号”的李航掩盖不住兴奋之情。

  2014年10月30日,李航与刘杨随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启程远赴南极。在南极,李航负责中山站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的相关科学研究,刘杨负责极区电离层极光观测。恶劣的环境、天气、高强度的体力消耗……“观测栋里面的温度往往低于极限温度,有一次外部风向改变,风从门缝里刮进去,仪器不能正常工作。我立即赶过去花一整天时间修好了仪器,但整个人已快冻僵了。”李航说。

  南极地区受环境影响,观测设备出问题频率偏高,在李航看来,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锻炼了自己独立动手和研究能力。“在国内半个小时可以解决的问题,在那边可能需要好几个小时才能解决。时间长了,自己的心态也逐步调整好了。”

  极区极光正是研究对象

  科考之余,李航的爱好是摄影,南极极光、冰原、星空等都是他镜头下的“常客”,也给他们南极单调枯燥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而对于空间物理专业的博士生刘杨来说,变幻莫测的极区极光,正是他研究的对象。

  极光作为太阳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的产物,神秘绚丽。刘杨回忆第一次看到极光,激动得无以言表。

  在中山站,有极光与电离层观测设备在进行极光的常规观测。“极光的运动形态、发展变化的实时监测,数据采集、仪器维护和初步的数据处理等,都是我们的工作内容。”刘杨说。

  在南极的每一天都有故事。刘杨介绍,很多极光观测设备裸露在室外,因为恶劣的天气环境,裸露的天线需要进行加固,部分线缆还需要进行维修,每次检测或维修后回到中山站时,里面的衣服都是湿的,而外面的衣服却已经结冰了。

  武大百余人次赴南极

  与李航、刘杨第一次参加南极科考不同,这次是柯灝的第二次南极之旅。南极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对于他来说并不陌生。2012年,柯灝随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在长城站开展了2个多月的科考工作。而这次,他工作的地点是海拔更高、温度更低、氧气更稀薄的昆仑站。

  在158天的科考期间,柯灝参与南极内陆考察,负责数据采集、导航与测绘,并参与雪鹰601内陆机场选址工作。“我们用GPS技术进行南极冰盖的运动监测,并在中山站出发基地、泰山站和昆仑站三地分别建立了GPS跟踪站,实现了对南极冰盖的连续实时观测。”

  据悉,我国南极科考进行30多年来,武大已派出100余人次全程参与,其中学生40多人,是全国高校大学生参加南极科考时间最早、人数最多、成果最丰硕的高校。


如何关注
①点击微信右上角的“+”,再点击“扫一扫”,对准下图中的微信二维码扫描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武昌发布“,即可点击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武汉大学bbs论坛  

GMT+8, 2025-5-4 15:59 , Processed in 1.91715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